背上有帆的異齒龍發表時間:2019-07-05 09:37 異齒龍是二疊紀時期的肉食性古生物,一般大眾將異齒龍聯想是恐龍的一份子,但異齒龍其實并不是恐龍。更確切地說,它們被歸類為盤龍目。盡管它的外形像蜥蜴,但異齒龍與哺乳類的關系較接近,離真爬行動物(如恐龍、蜥蜴、鳥等)較遠。但是二疊紀時北美與歐洲的氣候大概像大陸性氣候一樣干燥,所以異齒龍有很強的適應能力。 在它們生存的時代里,異齒龍是大型頂級掠食動物,身長達3.5米。屬名的意思是“兩種尺寸的牙齒”,因為它的大型頭顱骨中有兩種不同型態的牙齒(切割用的牙齒與銳利的犬齒)。有這種差異的生物通稱為異齒動物。它利用往側邊攤開的四肢及大型尾巴來支撐身體。異齒龍也許以類似現今蜥蜴的方式行走。 異齒龍最明顯的特征是背部的高大背帆,某些盤龍類(基龍、伊安忒龍、楔齒龍)也有這種特征。這帆狀物可能用來控制體溫,背帆的表面可使加熱、冷卻更有效率。這種溫度的調節非常重要,因為可讓它有更多時間來捕獵獵物。帆狀物也有可能用作求偶或是嚇阻獵食者。帆狀物是由脊椎股骨支撐,每一條是來自個別的脊骨。于1973年,有研究計算一只200公斤的異齒龍從26℃提升到32℃的體溫,若沒有帆狀物需要205分鐘,但若有則只需80分鐘。 |